水电科技

“7·20郑州暴雨”水汽输送过程的诊断分析

刘和远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赵苏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袁秀忠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摘要


文章采用拉格朗日轨迹追踪模式结合欧拉法,深入探讨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郑州暴雨的水汽来源及其形成机制。我们研究了此次暴雨期间水汽的输送路径和大气环流情况,以系统揭示其背后的成因。研究表明,郑州在2021年7月20日遭遇的强降雨,其关键水汽主要来自西太平洋和南海区域。此次暴雨的水汽输送主要路径为西太平洋的湿气,它先在浙江或江苏登陆,然后穿过安徽进入河南。在500m和1000m高度上,这条路径的水汽贡献分别达到了100%和89.8%。根据环流的天气特征,受台风“烟花”影响,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湿气汇集为这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湿度条件;在河南省,太行山独特的地势对东南气流产生了强烈的辐合上升,与强劲的东风急流和持续的低涡切变相结合,导致了郑州等地出现了长时间的强降雨。

关键词


郑州暴雨;水汽源地;水汽输送;拉格朗日轨迹模式;天气形势

全文:

PDF

参考


陶诗言.有关暴雨分析预报的一些问题[J].大气科学,1977,1(1):64-72.

陶诗言.中国之暴雨[D].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仇永炎.北方盛夏台风暴雨的一些问题[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

王佳津,王春学,陈朝平,等.基于HYSPLIT4的一次四川盆地夏季暴雨水汽路径和源地分析[J].气象,2015,41(11):1315-1327.

江志红,梁卓然,刘征宇,等.2007年淮河流域强降水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11,35(2):361-372.

江志红.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期水汽输送过程的诊断分析[J].大气科学学报,2017,40(3):289-298.




DOI: https://doi.org/10.33142/hst.v8i9.17703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版权所有(c){$ COPYRIGHTYEAR} {$ copyrightHol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