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科学

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应用探讨

何嘉旺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摘要


本研究聚焦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式。国内该模式虽在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因地理、经济差异及缺乏统一标准,各高校开展情况各异,尚未形成固定理论与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外如俄罗斯、英国、法国等主要研究以独立体育俱乐部模式实施教学。从理论层面看,俱乐部教学模式作为体育课改革热点,其教学内容、理念与组织形式适用于高中以上体育教学,对提升高校体育课程质量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理论指导意义。在现实中,传统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存在学生兴趣低、效果差的问题,而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意义重大。本研究旨在解决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实施中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观念,推动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创新,形成适用于高校基础教学的体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式;终身体育观念

全文:

PDF

参考


罗达勇,汪海燕.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372-374.

赵延涛.高校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J].大理学院学报,2008,7(12):85-87.

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5):77-80.




DOI: https://doi.org/10.33142/jscs.v5i2.16245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版权所有(c){$ COPYRIGHTYEAR} {$ copyrightHol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