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非遗融入高职院校美育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
在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生态的背景下,本研究聚焦AI赋能非遗融入高职美育的革新路径。针对当前高职美育存在的文化体验浅层化、传承资源匮乏、跨学科融合不足等痛点,提出“AI赋能4+2”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互动和实践导向的学习环境,促进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旨在为AI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应用提供新视野,并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发展提供可复制的职教方案。
关键词
高职院校;美育教育;AI人工智能;非遗
全文:
PDF参考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方李莉,刘召洁.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与知识体系建构的探索[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51(3):11-13.
王琼.AI融合高职美育鉴赏课程改革路径[J].三角洲,2025,11(18):11-1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Z].教材〔2020〕7号,2020-10-15
陈锋.非遗活态传承视域下高校文创设计人才特色化培养路径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5,3(15):11-12.
左宏愿.原生论域建构论:当代西方的两种族群认同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2012,11(3):107-114.
彭诗敏.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W职业学院为例[J].曲阜师范大学,2025,6(30):10-11.
翁燕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美育教学有效融合策略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7(9):11-12.
杜强强.文学创作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叙事研究[J].西安交通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中原文学,2025,11(10):11-13.
张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非遗活态传承的耦合路径研究——以中越跨境民族京族为例[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5,11(3):17-18.
屈芝冰.对青年群体抑郁情绪干预措施探讨——茶文化+体育锻炼的视角[J].福建茶叶,2025,11(7):11-12.
袁传玺.技术突破叠加成本下探 AI数字人应用领域多点开花[J].证券日报,2025,6(24):17-18.
吴丹玫.AI技术赋能高中美术非遗课程教学的策略[J].广西教学,2025,12(17):22-23.
DOI: https://doi.org/10.33142/fme.v6i7.17282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版权所有(c){$ COPYRIGHTYEAR} {$ copyrightHolder}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