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前沿

分析化学课程重构研究——基于“三链”融合的赋能路径

王新铭 (哈尔滨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吴子剑 (哈尔滨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李雪姣 (哈尔滨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摘要


本研究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针对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三链融合”(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视角出发,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产教协同驱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思维导图及翻转课堂等多元化策略,系统推进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模式创新与教学方法改进,强化学生知识整合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协同培养,最终形成可持续、可推广的课程育人新范式,为培养符合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实施路径。

关键词


新工科;三链融合;分析化学;人才培养

全文:

PDF

参考


姜光铭,张继河.技术·教育·产业三维协同驱动:欧盟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生态化路径探析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5(15):71-81.

刘文莲,胡丽娜,周燕,等.新工科视域下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及实践策略[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5(54):174-176.

魏先杰,张胜利.新时代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5(3):88-96.

徐新洲.“三链融合”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4):79-80.

朱为鸿,丁佳.“三链融合”的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机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1,37(4):13-21.

王霞.OBE理念下的分析化学实验考核方法[J].科技风,2025(22):186-188.

A.W.Chickering,Z.F.Gamson[J].Washington Center News,1987(5):17-26.

吴蓉,李群,陈金金,等.化妆品中重金属化学分析的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J].上海轻工业,2025(4):99-101.

B.Hannan,O.Jonnathan[J].Science Education,2004,88(5): 655-682.

卢海峰,张群林.基于纳米级色谱填料合成的前沿科技成果反哺分析化学实验教学[J].广州化工,2025(53):183-185.

赵明蕊,李玉.分析化学课程评价改革探讨[J].河南化工,2025(42):64-67.

郭慧敏,吴硕.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革新分析化学课程教学[J].大学化学,2021,36(9):21-22.

郭思奇,赵丽,佟艳斌,等.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与实践[J].内蒙古石油化工,2025,5(6):70-73.

唐力,夏静芬,李青.课程思政融入无机及分析化学一流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科教文汇,2025(9):108-113.

韦月英.化学分析技术在工程项目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2025(4):174-176.




DOI: https://doi.org/10.33142/fme.v6i8.17560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版权所有(c){$ COPYRIGHTYEAR} {$ copyrightHol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