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科学

体育助推残健融合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基于上海体育大学高校体育助残志愿服务项目的实践探索

李小娜 (广州市团校(广州志愿者学院))

摘要


体育是实现残障人士社会融合的重要领域,又是促进残障人士社会融合的重要手段。本篇文章通过研究上海体育大学高校体育助残志愿服务项目,梳理其在整合人才资源、专业资源、空间资源、社区资源等残健融合体育体验,探索体育助推残健融合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形成相关思考:一是探索“体育+科学体系建设”模式,构建残健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二是探索“体育+特殊教育”模式,探索适应性体育的多元实践;三是探索“体育+空间共建”模式,构建体育文化空间联建体系;四是探索“体育+特奥大学计划”模式,推动高校志愿者探索助残新模式;五是探索“体育+MATP训练”模式,构建全方位运动干预体系。

关键词


体育;残健融合;残疾人;特殊教育;适应性体育

全文:

PDF

参考


蔡可龙,刘宇飞,姜栾玥,等.运动联合cTBS干预对孤独症儿童核心症状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25,61(2):24-37.

陈爱国,蔡可龙,董晓晓,等.孤独症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基础与应用[J].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5,49(3):13-23.

刘艳霞,孙小悦.自闭症儿童及家庭社区接纳的现实困境与突破策略——基于无锡市3个社区的调查研究[J].社会工作与管理,2020,20(3):24-29.

吴卅,王阳慧,王逾贤,等.“残疾人融入主流体育”理念与实践对我国残疾人体育纳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启示[J].体育科学,2024,44(7):51-61.

Chenghao Zheng,Yitong Li,Fan Yang,et al.Development of An Individualized Important Skills Model Evaluation Tool for Children with Moderat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China[J].Health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24,3(3):1-19.




DOI: https://doi.org/10.33142/jscs.v5i3.16944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版权所有(c){$ COPYRIGHTYEAR} {$ copyrightHol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