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技术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载体的研究进展

姚秀超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王立斌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李春晖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郝春波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刘全中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宁兴洋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王晓琪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齐格勒-纳塔(Ziegler-Natta)催化剂自发现以来,在聚烯烃工业生产中占据核心地位。载体作为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催化剂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中详细阐述了Ziegler-Natta催化剂载体的研究进展,包括传统载体如氯化镁的结构、性能及改性方法,新型载体如介孔分子筛、聚合物载体等的特点与应用,以及载体对催化剂活性中心分布、聚合活性、聚合物性能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并对未来Ziegler-Natta催化剂载体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高效聚烯烃催化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载体;聚烯烃;活性中心

全文:

PDF

参考


姚敏.聚丙烯球形催化剂载体废料回用工艺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8.

雷童.亚胺镍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烯烃聚合的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23.

谢克锋.Ziegler-Natta催化剂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16.

赵寅虎.活性炭负载[Cu(phen)I]2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湖北:武汉工程大学,2025.

杨瑜珂.新型甲醛净化聚合物膜及纤维的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1.

刘武灿.负载型过渡双金属氮化物催化性能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05.

陈晓雪.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苯乙烯和异戊二烯共聚合研究[D].山东:青岛科技大学,2021.

胡徐腾,李振宇,牛慧,等.聚丙烯釜内合金技术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06(5):405-410.

赵华.钛改性SBA分子筛镍基催化剂及其CO选择性甲烷化性能[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20.

李卓剑.负载化离子液体催化CO2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D].辽宁:大连理工大学,2021.

黄海波.MgCl_2载体的改性及其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乙烯聚合的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10.

李若涵.新型压力—离子双重响应型荧光功能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湖北:三峡大学,2015.

孙晓宇.无机纳米晶体的电子辐照重构和自组装行为的机理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

陈怡欣,甄摇摇,陈瑞浩,等.铂基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在加氢领域的进展[J].化工进展,2023,42(6):2904-2915.

谭杰.氮掺杂碳包覆MOF为前驱体氮化钛纳米管负载铂电催化甲醇[D].广东:广东工业大学,2023.

寇智宁.多相态条件下雷尼镍在环已烷连续脱氢反应过程中的催化活性和失活现象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25.

钟玲.Sn掺杂MCM-41介孔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环己酮Baeyer-Villiger氧化[D].湖南:湘潭大学,2008.

任合刚.含给电子体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乙烯?α-烯烃聚合研究[D].河北:河北工业大学,2009.

余丽丽,姚琳,杨黎燕,等.基于合成高分子的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3,30(3):5.

陈晟.含离子液多孔有机载体的合成,表征及茂金属催化剂的负载[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25.

孙志传.锰基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在乙酸甲酯催化燃烧中的应用[D].江苏:南京工业大学,2025.

黄志成.基于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20.

雷永刚.石墨烯量子点及非晶态钴掺杂硫化钼助催化剂在光催化制氢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北方民族大学,2025.

张晴.基于阳离子聚合物/氧化硅复合纳米药物/基因载体的设计,制备及应用[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7.

刘连军,蔡金戈,刘斌,等.不同载体负载CuO及其在NO+CO反应中吸附性质研究[J].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1):3.

郑宇印,刘百军.加氢精制催化剂研究新进展[J].工业催化,2003,11(7):6.

李晓玮,崔亮,义建军,等.丙烯聚合用Z-N催化剂磺酰基亚胺内给电子体的吸附机理[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8,35(6):9.

赵慧坤,李惠萍,周歧雄.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对α-烯烃聚合活性中心的影响[J].石油化工,2005,34(8):5.

陈凤太.含苯氧基/氮杂环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烯烃聚合反应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陈明.LDPE薄膜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5.

占志良.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乙烯淤浆聚合过程模拟与优化[D].浙江:浙江大学,2012.

孙波.微注塑制品成型工艺及微观力学性能研究[D].河南:郑州大学,2015.

谢瑞金.基于茂金属催化剂的丙烯聚合工程模型化研究[D].江苏:东南大学,2010.

俞彬彬.流化床反应器中的乙烯/1--辛烯气相共聚合[D].浙江:浙江大学,2025.

靳由顺.基于Polymer plus的聚乙烯新产品开发[D].浙江:浙江大学,2005.

邵海洋.结晶聚合物细观力学分析[D].河南:郑州大学,2010.

宋涛.高速拉伸过程中附生结晶对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结构演变的影响[D].浙江:宁波大学,2025.

康文倩,马宗立,高玉林,等.耐热聚丙烯专用料的结构与性能[J].中国塑料,2020,34(7):4.

张洪生.浅谈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工业,2025(3):12.

孙维乙,郑海香.大规模定制环境下的工程机械模块化设计策略[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3(7):3.




DOI: https://doi.org/10.33142/ect.v3i3.15694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