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前沿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与新时代人才培养创新实践——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例

金昌杰 (延边大学 工学院), 李牧歌 (延边大学 工学院), 金叙延 (延边大学 工学院)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破解“三农”发展不均衡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地方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与社会服务的战略支点,亟需探索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耦合机制。本论文以延边大学工学院实践团在图们江流域子洞村开展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例,基于“校地政村”四方协同模式与“需求导向-技术转化-成果延续”闭环机制,探讨地方高校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落实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地方高校既能精准对接乡村人居环境改造、文化传承与生态治理需求,又能系统性培养大学生的新质设计力和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借助GIS与区块链技术打造智慧乡村服务平台,形成“选题接续-数据传承-资源反哺”长效协同模式,实现社会服务与人才培育的双向反哺。该案例为新时代地方高校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可复制的案例,对边疆民族地区振兴具有特殊示范价值。

关键词


和美乡村建设;地方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人才培养

全文:

PDF

参考


沈蕊.实现村民主体的王上村产业发展研究[D].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

杨柳.阳光体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文化构建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5(10):2-4.

周雪瑛.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2):75-77.

王厚红.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探讨——基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背景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5(23):33-35.

佚名.多措并举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J].江苏农村经济,2021(8):2-7.

周辉,张静.职业生涯视角下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以陕西南部本科高校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17):47-53.




DOI: https://doi.org/10.33142/fme.v6i3.15875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版权所有(c){$ COPYRIGHTYEAR} {$ copyrightHol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